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〇二二年三月
目 录
第一章 基础与经验
一、现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三、基本经验
第二章 机遇与挑战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规划指标
第四章 主要任务
一、实施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工程
二、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程
三、实施“产学研转创”融合发展模式升级工程
四、实施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升级工程
五、实施食品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园建设工程
六、实施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七、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程
八、实施智慧校园升级建设工程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制度保证
三、资金保障
“十四五”期间是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改革发展、奋发有为、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期。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河南省教育现代化2035》《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按照全面落实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等六大国家战略建设的总体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漯河市2000亿食品产业集群对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基础与经验
一、现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学院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及漯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以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奋勇争先,紧紧围绕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和河南万亿食品产业发展打造专业特色,以建设“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和“职业本科学校”为目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加快推进内涵建设,初步形成了“产学研转创”五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学院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完成了学院“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以获批河南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为标志,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声誉显著提高,尤其是占地1000亩的新校区基本建成投用,学院升本列入河南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学院获批河南省优质高职院校和河南省“双高校”建设单位等,标志着学院已经迈进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与民办高校体制机制优势紧密结合,党委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不断完善,总揽全局、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8个教学系部、院直机关和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健全了党支部,院、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实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格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特色鲜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彰显。食品检测系党支部、经济管理系党支部先后被省委高校工委评定为样板党支部,“党建三贴近”特色项目获河南省高校党建优秀品牌和漯河市优秀党建品牌。
——思政工作成果显著。学院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专职辅导员和专职思政课教师按标准全部配备到位。坚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方式、实践载体、考核评价等领域改革,紧扣专业和课程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入脑入心,努力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党政齐抓共管、院系相互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齐头并进的“大思政”格局。院党委副书记程东阳受邀参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学院获得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沙澧雷锋营》项目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传承红色基因、潜心“立德树人”》项目荣获全省高校学生工作优秀成果奖;思政部王含老师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是全国民办高职院校唯一获奖者,并获得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王九霞老师在全省第八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为历届大赛民办高职院校唯一获奖者。
——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院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围绕全市绿色食品产业生态构建,加快推动学院专业群与地方产业链、生态链深度耦合、无缝对接,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持续深化,“五共”校企合作模式全面构建,“产学研转创”融合发展办学模式成果初显,集人才培养、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小试中试、检测检验、创业孵化、社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顺利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主导产业提供了“漯河食品”样板。“十三五”期间,重点对科技成果转化引领下食品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和实践,整合行、企、校、科、转、孵多主体资源,多方共筑开放式的区域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多元共建区域食品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五共”机制,多维共创基于成果转化全过程的食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环境,形成了基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的食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够服务科技创新和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食品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对接”产业生产发展到“助推”产业升级发展的转变,找到了一条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有效助推我国产业从低端走向中高端的基本路径。作为全国重要的食品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院先后荣获国家级骨干专业、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称号,成功创建省级以上特色品牌专业18个、省级以上培训和技术服务平台19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服务食品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学院聚焦食品产业生态,集中整合优势资源,积极面向全市及周边食品产业开展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重点打造市政府主导的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协同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农加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国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朱蓓薇院士工作室、省级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果蔬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漯河市食品产业技术市场、豫中南最大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等平台。5年来为全省100多家食品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0多项,推进100多个产品项目落地生产,每年增加销售收入13亿元以上,技术服务收入每年1000万元以上,技术市场交易量年均增长300%。
——师资队伍不断建强。学院持续实施“1211”师资提升工程计划,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五年来先后引进各类专业人才209人、送培硕士75人,专任教师从204人增加到471人;副高以上职称从48人增加到16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5.0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由62人增加到24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51.38%;“双师型”教师由56人增加到262人,占专业课教师比例75.78%;拥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6名,成立了高愿军、张学全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相继柔性引进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农加所等单位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一支以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为领军、专家教授、博士、硕士和有丰富食品工程实践经验的中青年科研人员为骨干的教学研发团队,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和结构实现整体提升。
——办学条件根本改善。“十三五”期间,举全校之力推进新校区建设工程,学院占地面积由152亩增加到815亩,近期市政府为支持建设职业本科大学又新供土地400亩;校舍面积由15.7万平方米增加到30.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从8.5万平方米增加到16.2万平方米;建成了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机械工程、营养烹饪技术等8个校内实训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从0.33亿元增加到1.3亿元;研发大楼、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沙澧众创空间和食品产业孵化器等相继建成投用;图书从7.8万册增加到105万册。办学条件达到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一个环境优美、设施良好、功能齐备的“产学研转创”融合新校区华丽初现,为学院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声誉持续增强。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扎实推进“产学研转创”一体化发展,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办学成绩和特色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充分认可。“十三五”期间,学院先后获得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特色院校、河南省优质高职院校、河南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等近百项荣誉,相继在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省高职院校主要负责人研讨班上作典型发言。2022年2月8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察看学院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时指出:要以一流人才、一流设备建设好中试基地,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产业,成为现实生产力。在听取河南省食品实验室筹建工作汇报后,楼阳生强调,河南是农业大省,在食品领域布局省实验室十分必要,要坚持目标一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攀登科学高峰,摘取皇冠上的明珠。2021 年 4 月 15 日,河南省省长王凯在漯河市调研时,对学院形成“产学研用创”融合发展办学模式、支撑河南万亿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办学特色鲜明,紧紧围绕漯河 2000 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和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设置专业,打造的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很有生命力,功能比较齐全,形成了一个相对闭环的生态,为漯河市及河南食品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借鉴意义。省政府武国定副省长、霍金花副省长先后到学院调研指导,对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及运行给予高度评价。2021年 2 月 28 日,国家农村农业部部长唐仁健莅临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调研指导,对学院形成“产学研用创”融合发展办学模式支撑当地主导产业予以充分认可。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工程领域专家孙保国、朱蓓薇、陈坚、任发政等先后到学院调研指导,对学院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河南省政府原省长尹弘、副省长武国定、霍金花副省长先后到学院调研指导,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我院办学成就。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党的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宗旨意识树得不牢,缺乏敬畏之心;思想解放不够,有时因循守旧,工作推进迟缓;有时安于现状,标杆树得不高,争先意识不强;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完善,高层次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发展不平衡,个别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广度还不够,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国家级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骨干专业(2个)——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漯河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漯河市食品研发公共平台
国家“1+X”证书试点单位
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特色院校
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
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
河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
河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商务专业
河南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品牌专业(7个)——食品机械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河南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资助项目(2个)——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大匠烘焙学院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肉制品加工技术
省级培训基地(3个)——河南省职业教育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河南省校区合作人才培养项目——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漯河市淞江产业集聚区人才培养项目
河南省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项目
河南省省级众创空间
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
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牵头成立漯河市食品研发公共平台
牵头成立中科天健(漯河)食品研究院
漯河市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长单位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二级学院(6个)——双汇商业学院、卫龙产业学院、大匠烘焙学院、中标检测学院、京东电商学院、酒店·烹饪精英学院
教师省级以上教学技能竞赛获奖11项
市厅级教科研成果获奖89项
教师主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25部
教师发表论文689篇
教师授权专利158项
学生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84项
三、基本经验
总结学院举办高职教育11年来的办学历程,特别是通过“十三五”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下办学基本经验:
——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此带动全体教职工奋发有为。班子团结、抢抓机遇、目标坚定,干部得力、敢于创新、勤政自律,教职工齐心、爱岗敬业、潜心育人,校园和谐、安全稳定,成为学院发展的根本保证。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定不移走产学研转创一体化道路,努力进入省级、国家级技术创新体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是学院特色发展的根本途径。
——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秉承“重德强能,勤业报国”的校训,不断丰富“红色成功学”为主题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从细微之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是学院发展的精神动力。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事业发展的前提。任何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都涉及到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涉及到提高干部职工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涉及到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只有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更新观念、凝聚共识,才能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办学事业大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事业发展的动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只有不断以满足师生的全面需求,增加师生的选择机会和选择自由,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师生的发展能力,才能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是事业发展的原则。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只有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以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为工作重心,规范管理、提高效益,才能实现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服务宗旨、就业面向的要求。只有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更好实现培养目标。
——团结和谐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团结、和谐是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基础。只有广泛团结校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和谐发展氛围,才能始终保持学院稳定健康的良好发展势头。
第二章 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端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深入实施我省“六大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学院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为学院改革发展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度不断提升,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不断发生变化,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口流动不断加快,教育资源空间布局面临深度调整;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新时期河南省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为学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河南省委、省政府《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和《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发展一批品牌化、连锁化和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集团,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若干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形成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参与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实现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切实做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试点工作。以上新时期河南省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漯河2000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和河南万亿食品产业为学院发展提出了雄厚的食品产业基础。河南食品产业是河南省两个万亿产业之一,2019年全省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万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15%,总量连续9年居全国第二位。漯河市是全国第一家中国食品名城,食品产业是主导产业,已形成2000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占据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是全省万亿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撑。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职业院校食品类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食品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学院围绕漯河及河南食品产业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食品产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全面提升河南食品职业教育内涵、扩大就业创业、推进食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十分急需。
——“双高校”建设给学院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末,学院获批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确定了十项重点建设任务,为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加强党的建设,按照“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省级“双高”高职学校为抓手,以努力争创国家级“双高”高职学校和“职业本科学校”为目标,坚定不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河南万亿食品产业及漯河2000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坚定不移走“产学研转创”融合发展道路,坚持开拓创新,提升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奋力实现学院发展新跨越。
(二)基本思路
今后五年,是学院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打造食品特色品牌的特殊五年,是冲击本科职业学校的关键五年。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对学院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学院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锚定“一二三四”总体目标,实施高质量发展“八大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工匠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全面加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加强全面改革创新相结合,切实发挥党委在全面推进学院工作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以创“双高”高职学校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驱动,以推进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为手段,促进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水平。
——全面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坚持依法办学,以学院《章程》为纲,推进董事会领导、党委保证、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以丰富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创建信息化校园为突破,系统修订和完善制度规范,创新运行管理机制,促进管理服务效率、能力、水平上新台阶。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以完善新校区三期工程配套设施尽快完成竣工使用为前提,以建设新校区四期工程和142亩河南省食品科技研发基地为重点,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基础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基础服务能力。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紧紧围绕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及河南食品工业大省的需求,加强产学研转创融合体系建设,进一步建强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和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和漯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力争河南省食品实验室落地学院,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一个根本”。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贯穿、渗透到学院工作的各方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两个目标”。一是高质量完成省级“双高校”建设任务;二是争创国家级“双高校”和职业层次本科学校。
——“三个突破”。一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五共”模式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引领下食品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实践和“产学研转创”融合办学模式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在提升服务食品产业发展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四个一批”。一是培养一批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现代工匠;二是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团队;三是打造一批省级、国家级创新和孵化平台,支撑河南万亿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漯河现代食品名城建设;四是推出一批标志性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
(二)具体目标
——办学规模。在校生规模10000人左右。
——专业建设。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特别是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和漯河市2000亿食品产业集群,建成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食品检测、食品机械、营养烹饪、食品营销、信息技术、包装设计等8个专业群。建立专业设置跟进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优势专业建设达到全国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师资队伍。专任教师数量达到600人以上,副高以上占比达到40%以上,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60%以上,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200人以上。聘请一批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专家,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物和学术、技能大师,建好“大师工作室”,拥有一批能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
——基础建设。提升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水平,建设漯河市食品产业科技园(河南省食品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亿元,建成15个以上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10个以上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馆藏图书达到180万册;新校区建成7栋学生宿舍楼、2栋教师周转楼、1栋产教融合楼、1栋体育馆和1栋学术交流中心;全院容纳学生人数增加到2万人以上;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亿元以上;图书总数达到150万册。
——科研和社会服务。充分利用“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和筹建中的“河南省食品实验室”等优势资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省级最高奖3项;利用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等资源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和社会服务,推动100项以上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获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0项以上;社会培训量达到年均20000人次以上;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收入年均达到1500万元以上。
——招生与就业。每年完成招生计划数400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8%以上。
第四章主要任务
一、实施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工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加强系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质量。以“红色教育、大国工匠”为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制度化、长效化,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5年内形成党建思政教育品牌、优秀成果8个以上,获得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标志性成果100项以上。
二、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程
紧紧围绕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和全国食品行业转型升级,主动顺应新一轮食品行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主动服务食品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重点建设食品加工、食品检测、食品机械、食品营销、营养烹饪、信息技术、艺术设计等7个专业群。着力构建形成与河南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紧密对接的专业布局。依托特色产业学院,充分发挥已形成的食品技术成果转化优势,及时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精准聚焦各专业群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先进的国际职业教育资源,不断提升专业群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按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职业本科专业,打造优势专业群。
三、实施“产学研转创”融合发展模式升级工程
进一步升级集人才培养、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小试中试、检测检验、创业孵化、社会培训为一体的“产学研转创”融合发展办学模式。根据漯河市及河南省食品产业升级发展对技术应用人才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成果转化为价值引领的食品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孵化、进入市场”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进一步创设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人才培养环境,进一步加强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熟悉成果转化全流程的食品技术应用人才,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推区域食品产业升级发展。
四、实施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升级工程
整合行业企业资源优势,巩固提升原有8个特色产业学院,与三全集团、思念集团、白象集团、正大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新建5个以上产业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五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实施1+X证书制度。更新添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构建职业真实场景,建成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30个以上,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10个以上,进一步完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五、实施食品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园建设工程
建设占地面积400亩、投资预算6.7亿元的食品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园——漯河市食品产业研发创新基地项目。丰富拓展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功能,注重内涵建设,对原有12个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进行升级的同时,引进建设院士工作室3个以上,建设具有较强研发服务能力的创新团队20个以上。重点加快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和河南省食品实验室建设,争取尽早落户学院。建成中试生产线50条以上,推动我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升格为省级研发平台,提升河南和生食品、大树食品和大匠烘焙等3个成果转化基地承载能力,5年内推动100个以上产品实现产业化,拓展漯河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检测服务能力,完善漯河市食品产业技术交易市场功能,5年内转化食品类科技成果200项以上,直接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25年,打造一批共建共享、公共开放的研创服务平台,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食品科创企业,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食品产业创新团队。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程,社会培训量年均2万人次以上。
六、实施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依托现有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学院,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和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作用,引进院士、国家名师、大国工匠,加大“万人计划”“千人计划”“中原学者”等专家、高级工程师和博士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建设一支以教授、高级工程师和博士为引领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利用5年时间,确保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队伍达到150人以上,柔性引进院士3名,国家“万人计划”“千人计划”“中原学者”等领军人才10名以上,行业领军型专业带头人20名以上。
七、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程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突破口和新的人才质量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重点为食品产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引入优质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提高实践成效,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国家级孵化器,引入省级、国家级孵化创新平台,累计孵化企业100家以上。
八、实施智慧校园升级建设工程
加大资金投入,构建与职业教育本科建设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校园、图书文献资源、后勤服务保障“四大体系”,满足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的需要。优化校园规划布局,完善校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的能力。加强图书信息资料建设,馆藏图书达到150万册。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副书记、副院长担任,成员由院直各单位负责人、系部党政负责人、教师代表组成。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挂靠在党委办公室。为了更好地实施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实现规划发展目标,聘请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教育专家和学者、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咨询小组,对“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进行指导和咨询论证,为科学实施学院发展规划提供智力支持。
——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经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校长办公会审议、学院董事会和党委会审定后,报河南省教育厅审定后实施。
二、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学院规章制定和实施组织保障体系。明确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是学院规划实施的总负责人。明确职能部门是规划的实施主体,抓好贯彻落实。
——围绕战略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将关键绩效指标分解为可操作、可评价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核心任务,明确目标责任人、责任单位。
——建立规划实施年度报告和中期评估机制。将规划的实施情况纳入各部门、各系部年度目标考评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鼓励各部门创造性地实施规划,不断提升规划执行力和实效性。
三、资金保障
——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增强学院整体竞争力及绩效贡献,争取更多上级财政奖补资金和国拨、省拨、市拨项目专项资金。
——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努力提高经费筹措能力,通过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争取更多的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收入。
——开源节流,确保重点。重点保证人员经费、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产学研转创融合等方面的投入保障。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规划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