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3-08 13:23 浏览量:715
思政教育,既要守正,也要创新。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河南省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中,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河南方案’。”DeepSeek为河南点赞。对此,业内人士也认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河南大有可为!
DeepSeek: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河南方案”
“请结合河南实际,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以下内容进行解读: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记者在DeepSeek中提问。
很快,DeepSeek列举了河南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中的亮点做法。
比如,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推动教学内容的衔接与交流;开展“大比武大练兵”“大听课大调研”等活动提升教师素质;通过场景化教学、云端资源共享等,将实践教学与数字化融合等。
“河南省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红色资源活化、师资队伍强化等举措,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河南方案’。”DeepSeek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方面,河南确实可圈可点。以DeepSeek提到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为例,我省打造了多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联盟。在此基础上,2023年,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了一批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主要任务就是围绕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科研探索、示范带动作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打磨不同学段教学边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此外,按照要求,各片区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推进会、举办2次大中小学集体备课教学展示活动,建立健全线上虚拟备课、线下统筹指导体制机制等。
业内人士:深挖优势,河南大有可为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本质上是要解决思政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协同性问题。”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教授表示。
“DeepSeek的回答非常好,我们学校就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的实践者。”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校长刘洋说。
她表示,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多个文件,明确提出要构建大中小学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思政教育体系,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了对上述政策进行响应和实践,郑州大学实验小学与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启动了“初心芽”计划。
据了解,通过“初心芽”计划,两校联手探索思政教育一体化新模式,每周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都有精彩的宣讲,使思政教育变得有意思、有温度,并充满“触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
“该计划不仅为小学提供了专业的师资支持,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巩固了知识体系,还提升了教学能力和责任感,实现了双赢。”刘吕红说。
此外,刘洋认为,除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也非常重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还应包括区域合作共建、家校社联动等,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高质量思政教育体系。
对于DeepSeek提到的“河南方案”,刘吕红也非常认同。她表示,首先,河南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思政课提供了本土化、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其次,河南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方面,成绩亮眼,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案例;此外,我省非常注重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并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教师,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提供了智力基础和师资支持。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河南优势很多,大有可为。”刘洋说,思政教育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每个教育人都应该携手共进,搭建起思政教育的互通桥梁,凝聚教育合力,助力学生成长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