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3-03 12:42 浏览量:972
从冬至之日起每过九天记为一九,共记九九,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九九天起源
九九天作为一种古老的时间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冬至后的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划分为九个阶段,每个阶段九天,形成了“九九天”的概念。这种时间观念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九九天特点
九九天开始昼短夜长,而且在开始的那一天白天时辰最少,而夜晚是最长的。《左传·僖公五年》记载道:“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从地理学上来说就是太阳刚好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阴影面积达到最大,受到阳光照射最少。因此也意味着进入了寒冷的冬季,大家靠数着“九”期待这样的日子快点过去,草木复苏的春季赶紧到来。不过其实从第一个九开始,其实白天就在慢慢变长了,因为太阳直射点也会慢慢北移。
九九消寒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